印染业的数字化转型:“小单快反”带来了什么?
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,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成为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,是实现外汇储备、就业稳定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部分。然而,随着市场经济和行业技术的发展,纺织品服装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域,高度饱和的市场竞争已经极尽压缩了各个环节的利润率,需要迫不及待地进行产业升级。特别是近年来,国际形势风高浪急、国内经济下行,外贸和内需的双重压缩,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
2023年5月5日,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,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不能当成“低端产业”简单退出。中央的指导精神,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制造业的不可替代性,并定调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基本内涵。
(资料图)
广东省作为全国纺织业的重镇,一直试图在省级统筹的层面推进产业集群,优化行业产业链和加工配套水平。此外,纺织服装业中的部分企业主体,也在积极参与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,从印染环节切入,来推动印染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。2023年5月底,笔者及所在调研团队在佛山和东莞调研纺织印染企业,第一次进入传统制造业的经验场景,得以观察和思考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过程。
一、为什么将印染业作为切口?
在产业链上下游中,纺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面料层面的生产和交易,下游主要是面料制衣以及服装品牌销售。印染在整个纺织行业中处于比较上游的位置,是面料生产前的最后一个环节,主要是将棉花和化纤等原材料纺成纱线,然后制成胚布,进行印染。
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工艺都比较简单,附加值不高,而印染是其中附加值最高的一个环节。在访谈中,印染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们,一公斤针织面料的价格大约为三四十块钱,除掉纱线的生产成本和期货属性,一公斤针织面料实际为20多块钱,其中加工费只占几块钱,剩下都在印染上,最简单的印染工艺也合计为每公斤五六块钱,一般的印染工艺都是每公斤二十多块钱。
印染环节的附加值较高,直接推动了印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,进而成为纺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切口。目前全国大约有2000家印染企业,印染涉及到很多的工艺流程,需要大量的设备,属于重资产板块,而且印染行业是整个纺织行业中污染最大的环节,需要大量的工业用水。所以印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很大的空间。
至于印染行业的附加值为什么这么高?其关键在于印染的不稳定性,即印染的质量问题。在访谈中,多家企业的负责人都用“厨师炒菜”给我们打比方,比如同样一道番茄炒蛋,不同的厨师依据自己的厨艺、经验和口味的不同,做出来的味道肯定是不同的,即使是同一个厨师,也难以保证每次的番茄炒蛋都是一模一样的味道。
印染的不稳定性,决定了产品的附加值较高。有的时候,客观上颜色的区分度很低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但仍然无法达到客户的指定要求,“客户就要那个颜色”。在这个问题上,传统的印染工艺大多是实践导向的,只能依据老师傅的经验而定,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行业指标。
所以印染质量的不稳定,以及印染工艺的可参照指标较少,共同决定了印染行业的高附加值特性,也为印染业的智能化、数字化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。特别是在当前“小单快反”的行业趋势下,灵活性订单对印染质量的稳定性要求更高,印染企业既要随时满足客户的多品类要求,也要在客户后期补单时提供一致性的印染产品。如何统一工艺,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是印染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。
二、印染行业的“数字生产”
印染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,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工序,来控制印染的稳定性,进而确立统一的行业识别标准。所以印染数字化的第一场景为,印染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和智能化。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,工厂生产的智能化成为一个趋势,越来越智能的设备取代了人工,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。然而当前时期,数字化转型事实上使得传统制造业进入了智能化2.0版,在此过程中,不仅要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,还要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,进而实现工厂生产管理体系的数字治理。
印染工厂的“数字生产”,是现代复杂生产体系的重构与呈现。具体而言,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数字整合。在传统工厂生产中,每个岗位的生产数据和不良率统计等都是靠人工实现的,而现在,每个工序的生产数据、生产流程都能生成电子化的台账,并形成一个总体性的电子管理板,即在大型的电子屏幕上动态汇总,车间管理者甚至董事长都可以看板,通过实时数据了解每一个工序的生产进度、生产数据和生产效率等,进而实现高速运转的“数字生产”。
印染企业的管理者告诉我们,以前都是手工开单,现在批量很大、款式很多,没有系统的话就很容易出错,以前工厂生产出现不良品,要倒查生产工序,并通过人工检视来筛选不良产品,而现在“数字生产”之后,系统能够控制偏差,通过数据分析,自动识别、预警和统计不良产品,使得管理者能够及时调整生产工序,并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。
服装厂的车间经理也提到,十几个款式在流水线上流,没有系统,想要找一件衣服是找不到的,而现在可以在电脑系统中搜索,并在流水线上准确找到这件衣服的位置。
印染行业的“数字生产”,在通过数字系统重构现代生产管理体系的同时,最关键的在于实现了印染工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,即印染质量的稳定性问题。
首先,每个工序的岗位职责是规范的,经过“精益”的科学管理,分化出每个岗位的既定职责,该岗位的员工只需要按照要求操作机器。
其次,智能化设备能够实现数字化操控,基本上不需要工人的经验积累,只需要普通高中或者职业中专的文化水平,就简单操控机器。纺织行业的机械设备,甚至为了便于操作,大多是触屏的智能化设备,只要会用手机,就可以操作机器。
最后,车间内的生产管理体系也是数字化的,即整个车间在数据管理的基础上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系统,非常地精准且高效,基本上不会出错。
总而言之,印染工序越来越摆脱人的复杂劳动,其工艺水平的决定因素从个体工人的劳动经验,转变为数据管理体系。这样每个产品的印染工艺都是稳定性的、可复制的,能够随时满足客户的要求,以及市场的多品类需要。
在企业管理者看来,人是不可控的,但程序可以。传统的工厂管理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,涉及到个体工人的责任心、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经验积累,管理者想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,需要群众工作路线。而现在,程序可以通过电脑系统设定,想要什么样的印染工艺,或者什么样的产品类型,都可以进行电脑程序编码,进而纳入生产工序,在此过程中,实现对人的激励,是通过数据报表、系统监管和能力测评等可视化的进度体系实现的。
在从群众路线向技术路线转变的过程中,标准化生产工序逐渐减少了对人的依赖,从“人—生产”到“人—程序—生产”,前者是人直接进行生产,后者是人通过操作程序来参与生产。
在此过程中,工厂做到了标准化控制,工厂管理者在访谈中告诉我们,“以前是操作工自己生产,现在是比较规范地生产,不是工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。而且作为管理者,总会面临技术大咖议价的问题,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要求涨工资,现在标准化之后,人是可以替代的,你不想干我就换一个人干”。
所以现代复杂生产体系,就是要通过自动化的方式,将人的复杂劳动抽离出来,或者说降低人对劳动的参与程度。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再一次通过技术推动,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工序,实现降本增效。
对于工人而言,标准化生产的结果是,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,人的行为方式是固定的、程式化的,“一是一,二是二”,严格按照要求来操作,而且不能操作错。在传统生产线中,当个别工位不是很忙时,工人还可以看看手机,可以乱蹿工位,可以工友们聊聊天。然而标准化操作之后,工作本身变得简单、机械、重复和固定,需要一刻不停地固定在一个位置上,有些年轻的员工可能不太适应。
三、数字化服务提供:产业集群的运营方
实际上,印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渐进性的,最早期的数字化应该产生于OA办公系统,随后逐步实现了财务系统、销售系统以及仓储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智能化。当前的数字化转型,是一种整体性的智能化,不仅要实现办公、财务、销售、仓库和生产等多个系统之间的联结,实现网店下单和车间生产之间的一秒联动,更要实现车间生产体系中多个工序之间的智能化。
在印染车间,基于智能化1.0版所更新的大型机械设备,属于不同的生产厂家,且各自的操作系统都是独立的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,需要实现多个生产工序联动,因此要建立一个集中式的中控系统,将车间里原本分散的设备和操作系统联结起来。
在印染车间内部,生产管理体系的数字化改造也是渐进性的,特别是传统工厂的设备升级和数字改造,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,因为工人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的流程整改都有一个过程。企业一般会先上一个系统,花两三年的时间慢慢摸索,待单一系统或者单一品类的数字化生产流程完善之后,再会延伸到其他生产线。对于企业而言,“之前是用到哪里上哪里,而现在是全系统打通”。所以在智能化2.0时代,印染业数字化生产的关键在于,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的联通。
工厂生产管理的全系统打通或者多设备联动,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卡点,特别是一定规模的大型工厂,由于设备的投入量较大,且重资产行业的转型负荷较大,短时期内难以实现联动。
由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专门做桥接的公司,比如以前的印染设备公司,在业务发展中逐渐摸索出一些技术软件,开展垂直业务,专门研发设备软件,进而将市场份额从印染行业扩大到整个传统制造业。比如程序员创业,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传统印染企业,并招聘10到20名程序员,组成自己的数据技术部。比如下游布料厂行业龙头,受限于上游印染业的传统工艺,自己投资并创立数字化服务公司等。
这些数字化服务的提供者,他们解决的是传统印染工厂的中控系统问题。在传统工厂中,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的设备都用自己的中控系统,而现在这些公司做到了链接,将各个设备和各个环节打通。其基本做法是,给每个设备加装一个小盒子,即加装一个小的硬件,这样的改造成本最低,或者更换电脑,或者对设备进行改机,设备实在陈旧或者不具备传动装置的,则说服客户淘汰设备。
对数字化服务的提供者而言,加装小盒子实际上将不同客户的需求均质化了,因此数字化服务可以成为一个市场环节,并在行业内兴起了很多相关企业。
数字化服务的提供者,实际上承担了边缘层链接的功能,在他们自己看来,他们是产业集群的运营方。一方面,确实从技术上重构了工厂生产体系,通过中控系统,实现了多设备联动,可以作为各个工序之间的粘合剂和稳定器。另一方面,在一定程序上促进了行业变革,因为优化工厂生产体系,获得了一部分稳定的客户群体,特别是国内大型纺织工厂,大多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化生产体系。
这在业内形成了一个趋势,“人家都改进了,我们不改就很容易被淘汰”,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数字生产,则作为数字服务提供者的中间公司,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成了产业集群的运营方,甚至说占据了一定的行业垄断地位,当然这只是未来的愿景。也有一部分公司一上来就高喊着行业变革,试图从技术或者理念的角度来推动公司的行业定位。
我们访谈的几个数字服务公司,基本上是行业内的引领者,目前大多处于亏损状态,年亏损额在1000万到2000万不等。在他们看来,新兴企业亏损属于常态,需要通过投资或者烧钱的方式来维持,方能抓住风口,而中国传统行业的转型甚至革新大多是行业新风口的出现,比如电商经济、社区配送,在此之前有大量的企业前赴后继,但一旦成功,该企业可以占据行业龙头,甚至改变行业格局。
当前时期,数字化服务市场虽然只是在推广的过程中,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确实是已经来了,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业现状。
对于他们的客户,也就是印染企业而言,中等规模的印染企业,年产值为1亿元左右,其数字化投入的成本大约为1%,其中主要是设备和软件的投入,系统的维护费用大约每年几十万到100万不等。印染企业进行数字化投入的积极性,取决于数字生产带来的附加值高低。
四、后标准化时代的产业链重组
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时期大的背景和趋势,那为什么要数字化呢?其背后的逻辑是制造业整体性的产业转型——从“以产定销”到“以销定产”,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模式中,商家制造并引领潮流,特别是由头部企业来设定时尚潮流,然后将时尚塞进消费者的脑袋中,构建消费主义的社会;然而当前时期,行业饱和和消费降级,强化了买方市场中消费者的主导权,生产方要回应分散的、多元的消费诉求,并根据市场反应来灵活性地调整生产计划。
因此,数字化转型能够解决两个问题,一是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。能够捕捉、提取市场信息,以大数据的方式筛选中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,进而调整后边生产投入。二是确定生产工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,使得产品质量是稳定性的、可复制的,能够随时补单,短时间内满足大量的市场订单。
所以数字化转型的实质上重组了生产体系和供求方式,在“以产定销”到“以销定产”的过程中,企业能够标准化生产,以不变应万变,进而实现小单快反的灵活性调整。即特别是在产业链供应从B端向C端转变的过程中,行业转型,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数字化转型,即信息化、技术化和智能化转变,是嵌入在行业内部的系统转变的基础上的。
数字化转型,意味着工厂生产进入了后标准时代。一方面,C端的购物场景变得碎片化,需求变得多元化,但后标准化时代不意味着没有消费标准,而是标准更为分散,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,个性化的诉求是可以集中和收集的,通过算法、数据等,将消费端的个体化诉求收集上来,并进行识别、分类和整合,变成一个消费主导或需求主导的生产体系。
后标准时代的消费标准,从整齐划一到不同偏好,生产方要及时地抓取市场信息,进而及时地反馈到生产管理过程中。另一方面,从智能化1.0版到智能化2.0版转变的过程中,生产流程和产业供应等多个链条更加标准化。
事实上,早期的行业也是标准化的,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,然而当前时期标准化的程度更高,各个工序、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,进而推动生产体系和供求关系的系统化运转。在高速运转的系统中,市场是瞬息万变的,每个企业都要快速反应,进而组合产业供应链。
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,即后标准化时代的产业链重组问题。从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,到小批量的柔性制造转变的过程中,企业的数据反应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,决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能力,以及在行业格局中的位置。服装制造业是一个柔性产业,由于品类多、款式多样,标准化的难度较大,对生产车间进行数据化改造之后,可以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,来对接多元化的市场品类。
其实“小单快反”的本质在于不备货,以前都需要备货,都要有库存,有较长的准备周期,而现在是不备货,且短时间内能够提供大量的货。因此“小单快反”的背后,一方面,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,另一方面,企业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,能够快速重组供应链。
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,占据一定的数字资源,则意味着占据一定的产业链位置。因为整个生产和供应体系是高速运转的,是随着反应并回应市场的,数字组织能力决定了弹性的市场能力,进而决定了供应链的位置。在传统时期,供应链组合是社会化的方式,比如基于熟人关系的信任,基于喝酒应酬的拉项目,由此来确定供应链和派生工厂。
然而,当前时期,在后标准化时代,市场体系是高度精准和快速反应的,当前时期,供应链的生成逻辑是,数字化公司来组织非数字化公司。因此,数字化能力较强的企业,可以将自己工厂的小额单据外包,在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,将分散的工厂生产组织起来,进而占据供应链的上游位置。
在数字化时期,产业链重组能够实现B端的生产供应和C端的需求整合,只是以前是分散化的回应,现在是组织化的回应,将整个生产体系和供应体系组织起来,形成超级工厂,同时也不用增加产能和设备。所以说,在一定程度上是产业革命。
在后标准化时代,供应链整合能力最强的是数字平台,由此塑造了平台经济或者数字平台的垄断问题,其次是产业链整合度较高的企业。这两部分主体因为掌控信息,获得了垄断市场和支配市场的能力。比如前不久冲上热搜的跨境电商巨头希音,通过信息化和技术化的方式,深耕供应链;比如依托于平台经济的主播,及其衍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等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印染业的数字化转型:“小单快反”带来了什么?
本质是市场和产业链的变化
2023-06-15信息港小镇平安e港应急救援站正式启用 头条
平安e港应急救援站的成立,代表着信息港小镇在应急救援工作方面有了新
2023-06-15宏华数科(688789):6月14日北向资金减持11.44万股
6月14日北向资金减持11 44万股宏华数科。近5个交易日中,获北向资金减
2023-06-15【天天报资讯】13部大片领略河山壮美!6月15日1905APP佳作连播
掌握一手影讯,赢取各类免费电影福利点进公众号主页后,仅需两步6月190
2023-06-15利息怎么算的计算方法 利息怎么算_环球热文
1、利息的计算公式为:利息=本金×利率×存款期限(也就是时间)。2、
2023-06-15麂皮绒面料图片_麂皮绒面料
1、麂皮绒是野生动物麂的皮。2、麂皮绒面料它的织物手感柔软,具有糯性
2023-06-15我失去了你歌词_流行版完整歌词
1、完整歌词如下:2、我失去了你(流行版)3、歌词:丁永一4、作曲:丁永
2023-06-15牙齿种植能用多久?
种植牙的使用年限一般都比较长,有的种植牙可以使用10-20年,但有的种
2023-06-14南凌科技最新公告: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.1149%|焦点观察
南凌科技公告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1149截至2023年6月14日收盘南凌科技3009
2023-06-14枪声音乐孤勇者_枪声音乐
1、calloftheambulanceTrackformers你说的应该是这首歌,不过不好找。2
2023-06-14X 关闭
X 关闭